22日,河南省生态厅召开近期不利天气新闻通气会,据气象天气预报,未来一周,该省大部分区域重度污染高发,原因一是本地累积19日至22日,导致本地黄河流域 和中东部重度污染居多,二是区域传输,23日和25日明显重度污染传输,全省均会有重度污染过程。26日至28,湿度增加,污染继续累积北部和中东部西部污染再起。
据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王玲玲高级工程师介绍,今年以来继续延续去年冬季厄尔尼诺现象。河南省空气质量较同期明显变差,全省达标天数比例明显下降,1月至2月21日为26.4%,去年同期为45.4%。每年的2、3月份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均会发生2-3次 大范围重度污染过程。去年秋冬季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进入厄尔尼诺状态,2019年2月份仍然延续这种现象,导致大量低纬度的水汽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而河南省受冷暖气流交汇反复影响,气象扩散条件较去年同期明显变差。
据介绍,在2017年以来河南省区域受气象扩散条件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全省平均为70%,最低的63%,最高86%(去年同期全省平均为44%,信阳最高为63%);二是逆温、大雾天气非常频繁;三是微风静风天气增加。上述这些不利气象形势导致本地污染难以扩散,非常容易形成气溶胶细颗粒,感官上能见度变差,监测数据显示PM2.5浓度较去年明显增加。最近10天特别明显,阴天、降水增加,晴朗良好的天气较少。2月11日至今出现了一次轻中度污染向重度污染转化的过程。特别是20日至22日全省大部分区域大雾弥漫,出现了重度污染,尤其是安阳、濮阳、开封、商丘、许昌、郑州等一带,出现了严重污染。濮阳19日以来每天都有大雾,能见度在500米以内。经过对天气条件,污染排放,PM2.5颗粒物化学成分组份分析,目前污染主要因素是极端恶劣天气条件引发。水平垂直静稳、阴天大雾导致大气容量和边界层急剧降低,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总量在相对没有明显变化,导致污染积累爆发区域范围的重度污染,黄河流域的豫北和中东部处于特殊气象场,污染最重。其次,春节和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也加重了空气污染。
王玲玲介绍,河南省从2018年12月28日以来,根据中长期和短期空气质量预测,为尽最大条件减少污染排放,对重污染过程起到削峰减时作用,全省各地均处于污染管控状态,特别是豫北、豫西和中部城市由于没有连续性良好天气,80%以上的时间在重污染天气预警管控状态,各地实施差异化轮停、限产状态,保持工业总体排放量至少10%到20%的削减量。科学评估表明,持续性的减排有明显效果,平均削减PM2.5浓度13%左右。换句话讲 ,在这么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如果不减排,河南的空气质量轻中度级别的可能会升级成中度和重度级别。
据了解,21日,河南省根据气象预报情况,已启动2级以上环境应急管控预案,要求各地市、各工业企业根据应急管控预案级别,调整限产比例,并呼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倡导低碳出行。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