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时讯     
ENGLISH
注册 | 会员登陆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 »热点新闻»国内首次,三省一市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

国内首次,三省一市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发布日期: 2022-08-15

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结果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支撑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

明后天(816日、17日),安徽及江苏局部有间歇性阵雨过程,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及浙江北部局部有轻度污染。

本周日至下周一(821日、22日),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长三角区域持续高温,中北部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特别是江苏北部、安徽中北部地区,南部良至轻度污染。

今天(815日),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图上线,未来7天三省一市的空气质量一目了然:以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是臭氧。

同时,长三角区域地级及以上城市未来1天的空气质量落区预报也实现了可视化:未来1天,包括上海、苏州、南通、杭州、金华、合肥、芜湖等在内的12座长三角城市的空气质量预计为良到轻度污染。

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图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发布,这是国内首次由地方层面共同公开发布跨省级行政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结果。

空气污染有区域性、流动性等特征,因此要求各地在污染治理上摒弃“各扫门前雪”的行为,捏指成拳,建立针对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近年来,随着PM2.5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区域性臭氧污染的威胁越发明显。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到总超标天数的41.6%,超过PM2.5成为罪魁祸首

2019923日,华北平原和珠三角区域首先出现臭氧浓度超标,此后,臭氧污染超标区域进一步扩大并向内陆延伸,29日形成了北起沈阳、南至海口、东起宁波、西至重庆的臭氧污染带,覆盖近32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污染带内臭氧浓度日评价值的平均值超过200微克/立方米。

也是在2019年,523日那天,上海出现了全年唯一的重度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正是臭氧。2021年,长三角地区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到总超标天数的55.4%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臭氧浓度同比上升了7.7%,上海的升幅在10%左右。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王茜表示,臭氧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比PM2.5更明显,只靠局地的污染前体物减排无法达到理想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更加需要从区域层面去推进改善。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处四级主任科员盛涛表示,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结果的发布,为公众提供了及时便利的便民信息,也有助于进一步支撑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

知霾从何而来,方能对症下药。强大的空气污染监测能力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精准预报的前提。

截至目前,依托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长三角区域已实现400多个站点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数据、10多个大气超级站和2000多家重点源在线监测数据的共享。

在此基础上,2021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率先发布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这是全国首次打破行政区划的区县尺度预报。

此后,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按照统一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规范,共同研判未来7天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并组织技术研讨,细化完善空气质量预报内容,最终对外发布。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长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1.4%;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6.7%,比2020年上升1.6个百分点。

下一步,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将继续探索推进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测一体化,共同应对区域大气污染,持续提升区域空气质量。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