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能源基金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日前联合举办了2023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特别活动暨CCAPP2023年第3期学术沙龙活动。
来自能源基金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大气臭氧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大气污染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指出,过去十年,我国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但仍面临臭氧污染等挑战。未来工作重点应着眼“四个转变”。一是由重点整治转向系统治理。将臭氧污染防治融入“双碳”目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系统性顶层制度框架;二是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在“双碳”大局中主动将污染治理重点与四大结构转型、推动环境治理改善有机结合;三是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转向引领者。加强面向国际社会的减污降碳经验分享,推动国际可持续发展议题与国内污染防治的协同推进;四是由实践探索转向科学理论指导。结合实践需求,加强污染形成机理、健康影响评价等理论研究及成果传播,推动科学治污。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科学认识臭氧污染、重视和防治臭氧污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臭氧污染防护与多方共治等方面展开进一步交流探讨。专家指出,需要搭建更为完善的臭氧监测体系,加强各方联动,共同努力,开展更多专业科普,提升公众认知。在社会共识建立的基础上,促进公众参与,统筹大环境、小环境以及微环境的协同治理,助力我国空气质量从“颜值”“气质”到“品质”的转变,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国家大气臭氧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陆克定在总结中对臭氧防治提出三点建议。他表示,需综合考虑近地面臭氧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等各方面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大气氧化性调控措施,以系统思维开展臭氧污染防治;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结合推进臭氧污染联防联控、开展从局部到全域的攻坚、非线性问题解决;发挥公众传播作用,形成治理共识,共同努力推动臭氧污染防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