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时讯     
ENGLISH
注册 | 会员登陆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 »热点新闻»【福建】南平市松溪县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

【福建】南平市松溪县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发布日期: 2023-10-29

10月28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授牌。其中,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获得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松溪县地处闽北浙南交界处,县域面积1043平方公里,古时两岸广植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县因此得名,森林覆盖率达76%,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多年来,松溪县一以贯之地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

坚持铁腕治污,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工业废气、道路扬尘、农业烟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五气”共治,松溪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常年保持全省前列、全市第一;深入实施“河湖长制”“生态巡查”机制,统筹2.27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项目13个,先后关闭生猪养殖场205家、牛蛙养殖场15家、红虫养殖场2家,主要流域省控断面Ⅰ-II类水质比例保持100%;创新“林长+法院长+检察长”机制,推动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大项目建设,探索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牢筑生态安全屏障。

立足生态资源,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立足生态资源,重点抓好“一根丝、一根竹、一根蔗、一片叶、一座山”的“五个一”特色产业,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立足新型轻纺产业基础,推动以闽松纤维、闽瑞新合纤为龙头的新型轻纺产业链持续强链延链补链,2022年,推动总投资11亿元的涤纶短纤循环经济产业园落地建设,闽瑞新合纤被认定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型轻纺产业实现产值10.82亿元,同比增长18.9%。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一根竹”“一片叶”“一条蔗”,推动绿色资源、稀缺资源转化为价值和财富。做大华韵竹木、隆达竹业等龙头企业,塑造“九龙大白茶”的品牌,开发“百年蔗”的特色资源。

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立足生态资源,打造闽浙赣三省交界区域的旅游胜地、康养福地、休闲高地,入围“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福建省首个“三农”直播基地。2022年,积极拓展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工业农业、文化旅游、民生事业的应用场景,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全年电商销售额实现12亿元、增长16.28%。

勇于实践创新,扩大“两山” 转化成果

积极探索五条“两山”转化路径(模式),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农村居民收入从1997年的2226元跃升至2022年的16842元,2022年松溪县人均银行存款超5万元、位居全省前20位,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土特产”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坚持“三茶”发展理念,不断提品质、延链条、筑品牌,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同时,按其方法论统筹做好“蔗文化、蔗产业、蔗科技”“竹文化、竹产业、竹科技”等特色产业文章,“一片叶”“一根蔗”“一根竹”成为松溪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

逐“绿”前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态农业”模式。用好一块田,深化拓展“庭院经济”内涵,扎实推进农工贸、产加销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植、食品加工、休闲农业、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以“生态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串联乡村旅游资源实现破局“出圈”的生态旅游模式。松溪生态禀赋优越,历史底蕴丰厚,积极融入武夷山旅游观光圈。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游,以梅口埠、湛卢山等旅游景点为中心,省级旅游休闲镇村为点,辅以小而精的“网红打卡点”为缀,推动乡村旅游破局“出圈”。2023年上半年实现旅游人数57.77万人,较2019年增长34.8%;旅游收入6.01亿元,较2019年增长32%。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构建资源变资本的“生态金融”模式。松溪县围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成立县属国企作为资源变成资本的转化平台,借鉴商业银行模式来收储整合优化碎片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探索形成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构建资源变资本的“生态金融”模式,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百姓增收有机统一。

践行“两山”理念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制度创新”模式。松溪县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守护青山绿水,形成了古衕经验、“党建引领、相约二八”以及“党建+”“林长+”“河长+”“生态司法+”工作机制,巩固生态治理成效,不断拓展绿色发展路径。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