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表明,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这一监测结果,让年初生态环境部关于今年秋冬季气候形势异常的判断得到印证,也给不少地方的今冬明春蓝天保卫战增加了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气候条件的好坏是影响治气攻坚战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因为不确定的气候条件,就丧失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2013年“大气十条”颁布实施以来,蓝天保卫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转折性、全局性胜利,治气的理念在摸索中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家底基本摸清、技术趋于成熟、预测愈加精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确定性不断增加,这些都将成为对冲气候异常等不确定性的有效武器。
在我们关注气候条件等显性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要重视隐性的不确定性。当前,在治气战场上,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指挥策略,短期内难以再出现重大突破,工具箱里面的“武器”都已经拿出来了。在弹药有限、精力有限、支援有限的艰难形势下,决定胜负的因素始终还是人。换而言之,当前治气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气候异常,更不是经济增量,而是人努力的程度、抓落实的力度。
今年年初,大规模焚烧秸秆和烟花爆竹高强度大范围燃放对相关地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今年河南省南部长时间、大范围的“跨年霾”的背后,是多家企业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等问题。今年1—10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和PM2.5平均浓度均出现小幅反弹,表明大气污染防治尚未到轻松过关阶段,采取强有力措施对冲不确定性是各级各部门必须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
具体到市、县级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清醒认识到真减排实整改才是最可行、最有效、最实在的治气路子,把工作重心、精力集中到抓落实、抓成效上,用实干对冲不确定性,从而取得治气攻坚战的胜利。
攻坚举措在于落实。无论是蓝天保卫战方案,还是秋冬季攻坚方案,都已经非常详尽翔实,当前的重点应当是拉条挂账列单子,把一项项工作任务细化到点上、落实到排污单位上、明确到主管部门上。比如,开展重点行业检查,要明确牵头部门、检查频次、检查深度、整改要求、销号标准,同时到时间就盘点对账,该完成的必须完成,该到位的必须到位,确保“纸面上的”成为“执行中的”。既要督促排污单位规范建设治污设施,更要采取有力监管措施,确保治污设施真正用到实处,杜绝弄虚作假、恶意排污。除此之外,帮扶指导要把突出问题真正改到实处。
一言以蔽之,面对不利的不确定性,只要真减排实整改,治气的目标迟早会实现。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