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6 日,联合国WIPO GREEN加速项目考察组赴北京朝阳门海油大厦,对中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部综合服务分公司(以下简称 “总部综合服务分公司”)引入的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源创能”)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组成员包括WIPO GREEN 绿色技术与研究负责人 Peter Oksen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参赞邓玉华、创蓝联盟主任解洪兴、监事长周宇光。中源创能总经理肖政与总部综合服务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现场进行了相关介绍。
2023 年 3 月 6 日,朝阳门海油大厦 “碳中和” 大楼正式揭牌,成为经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的首家央企总部 “碳中和” 大楼。朝阳门海油大厦常驻人员约 1500 人,每日产生的厨余垃圾约 1200 公斤。总部综合服务分公司积极参与联合国 WIPO GREEN 城市加速项目北京试点,并在创蓝联盟的推荐下,与中源创能开展绿色技术对接,最终采购了一台日处理能力达 2 吨的好氧发酵处理设备。该设备于 2024 年正式投入使用后,海油大厦产生的厨余垃圾得以全部通过该设备进行有效处理。
本项目餐厨垃圾年处理量达 310 吨,与焚烧处理工艺相比,采用好氧发酵处理技术后碳减排量可达 60 吨 / 年。预计项目每年可产生有机肥料 43.8 吨,能供给 7.3 万盆花卉绿植种植,每年固碳量达 57.4 吨,相当于种树 3190 棵。目前,产出的肥料一部分用于园区内绿植养护,一部分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发放给客户用于养花,还有一部分运往未来科技城的园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出的蔬菜不仅能回到员工餐桌,还会进行员工售卖,真正实现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闭环利用。
2020 年 4 月,北京市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提出更系统的要求;2021 年 9 月,又发布《关于调整本市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大型餐饮厨余垃圾处理提出新要求,鼓励就地处理,若无法就地处置则需委托有资质机构专门收集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外运处置成本,还可能因资质机构数量少导致清运不及时,引发环境卫生问题。在此背景下,总部综合服务分公司积极寻找有效就地处理厨余垃圾的技术解决方案。
2021 年,创蓝联盟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合作推出联合国 WIPO GREEN 中国城市加速项目北京试点,为北京绿色挑战寻找解决方案搭建了重要平台。借助该试点工作组的牵线搭桥,总部综合服务分公司工作人员参与了城市加速项目的加速活动,了解到中源创能在厨余垃圾治理领域的优秀应用案例,并与中源创能团队展开接洽,最终达成合作意向。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也是WIPO GREEN 城市加速项目在北京试点落地的第四个项目。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成为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全球启动的首个WIPO GREEN城市加速试点。该试点围绕北京所面临的绿色挑战,开展绿色技术的需求调研与征集,并基于这些需求面向全球招募绿色技术推动技术在城市落地应用,加速城市绿色发展。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是北京试点的执行机构。经过4年的运行,北京试点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有一批需求与技术对接成功,已经实现四个项目对接落地,并开展了一系列绿色科技知识产权培训、中国绿色科技IP战略加速营、融资对接、绿色科技成果转化等加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