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和消费及其相关的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经济活动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是造成目前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及全球污染传输的主要原因。由于大气污染物的跨境传输,国际上众多国家十分重视其它国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本国空气质量的影响,比如美国特别关注源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大气污染物的跨太平洋传输,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是从产品生产的角度,认为只要产品生产是在某个国家进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就属于该国家的排放,而不考虑该产品是否在该国家消费。
通过国际贸易,一个国家消费的产品可以从其它国家进口,因此产品的产地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地区从消费国转移到出口国,改变了全球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另外,由于各个国家工业结构、能源结构、排放控制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生产同样的产品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可能有很大区别,因此国际贸易可能引起全球排放总量的变化。由于大气污染物的生命周期(即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较短,一般为几小时到几个月,因此排放总量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必然导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和传输的显著变化。
近日,北京大学林金泰研究组和清华大学贺克斌、张强研究组联合英美科学家分析了中国国际贸易相关的经济活动对区域大气污染和全球污染传输的影响。该研究计算了2000年至2009年间与中国的国际贸易相关的经济活动(产品生产、交通运输、电力生产等)导致的污染物排放,从消费角度分析“世界工厂”的身份给中国式污染带来怎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颗粒物排放与出口商品的制造有关。以2006年为例,研究组发现,当年中国与产品出口相关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黑碳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人为源排放总量的36%、27%、22%和17%,出口美国的排放约占出口相关总排放量的21%。并且,中国出口的相关排放量是中国进口引起的相关排放量的4-6倍。这一研究同时分析了与中国出口相关的大气污染物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发现这些污染物及前体物在中国地区排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传输和化学转化,可影响美国的空气质量。如果美国通过加强技术支持等手段帮助中国减少排放,不仅能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同时也能减少美国西部的污染水平。因此,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估有益于增强国际交流和协作,减少全球污染排放和传输。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http://pkunews.pku.edu.cn/xxfz/2014-01/20/content_281095.htm
环球网国际新闻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1/4777822.html
图片来源:财经网
声明:上述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及联盟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