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时讯     
ENGLISH
注册 | 会员登陆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 »热点新闻»【上海】沪大气污染防治 老百姓的油烟“气”如何消?

【上海】沪大气污染防治 老百姓的油烟“气”如何消?发布日期: 2014-11-02

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在本市城镇范围的居民住宅楼内,不得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规划配套建设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在建筑结构上设计专用烟道等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油烟排放口设置高度及与周围居民住宅楼等建筑物距离控制符合环保要求。

然而记者了解到,本市各级环保部门一年内接到的举报投诉中,多达一到两成指向餐饮业油烟扰民矛盾,被称作环保领域的“老大难”问题之一。老百姓的油烟“气”,除了法律规定,还有什么手段可以消?

空白地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对于新建的餐饮经营场所和利用现有房屋开办的餐饮服务项目,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10号令”)已经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但松江区环保局副局长曹桦坦言,和社会万象的瞬息万变相比,法律规定一般是滞后的,实际操作起来难免遇到空白地带,要靠利益相关方以合情合理为前提进行协商,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些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就成了僵持不下的“死结”。

比如“10号令”规定,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油烟排放口位置应当距离居民住宅、医院或学校10米以上,不能满足的,与居民住宅、医院或学校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且须征得相邻私有房屋所有人和公有房屋承租人的书面同意。实际上,不要说5米,就是10米的距离,许多居民也觉得“近在咫尺”。有时候,餐饮单位已经把油烟排放口设到离居民楼5米以上,且得到了部分居民的口头同意,但门窗对着油烟排放口的居民仍坚决反对,认为饭店这样做是存心戏弄他,让他难受。这种情况下,经营者要拿到一纸开业同意书比登天还难。

有时候,居民所说的“道理”,还让经营者难以遵守规定。“10号令”规定,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所在建筑物高度不超过24米的,其油烟排放口不得低于所在建筑物最高位置。结果,当饭店准备往高处架排烟管道时,住在顶楼的居民反对。饭店无奈,想把管道接入楼侧商场的排烟管道,让油烟可以“搭便车”,结果住在管道连接处附近的居民又不乐意。不能得罪居民,一些饭店就偷偷把油烟排放口连到下水道,时间一长,板结的油污堵塞下水道,散发出恶臭,又带来了新一波的矛盾。

有明文规定实施起来尚且有阻力,就更勿论“10号令”里没有提及的方面了。“10号令”2004年施行后,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的居民住宅楼内,不得新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但2004年前开办的饭店呢?这些在居民“眼皮底下”的饭店是目前油烟污染扰民的“主力军”。

“鉴于法不溯及过往的原则,2004年之前开办的饭店,只需要符合当时的环保规定即可,不需要按照新规定来补办环评。”曹桦坦言,这些“老饭店”都说自己当时申请证照时,没有监管部门告诉他们不能开设在居民楼里,也没说不可以开油锅,除非被查验出不符合现行环保规定的现象或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否则周边居民要求其停业的诉求很难满足。

政府财政补贴安装净化设施,不是长久之计

望着申莘二村里6层楼高的油烟排放管道,闵行区环保局信访办科员张清很惊讶。他很确定,直到去年初,紧邻申北路这一排楼里的居民仍不允许底楼饭店的经营者在他们头上“动土”,这种僵持的局面下,每年有关申莘二村沿街饭店油烟扰民的投诉都在20条以上,区环保部门、小区所在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多次出面协调无果。

要解决很简单,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设置油烟排放管道。然而实际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饭店经营者虽然愿意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却不愿认领管道费用,还认为市场上的油烟净化设施价格太高,缺乏购买的积极性。大多数居民虽然同意饭店对油烟排放设施进行改造,但对设施净化的效果、铺设的走向、产生的音量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经营者认为自己的排放经过检测其实没有超标,改造油烟净化设施是“发扬风格”,一些居民如果还是苦苦相逼,索性就不改造了。

转机发生在去年10月,闵行区设立了深度治理污染源的政府专项补贴,采取区级补贴35%、镇级补贴35%、餐饮业主出资30%的方式开展以油烟净化设施、风机噪声改造、污水隔油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性深度治理,鼓励业主以解决扰民为目标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

最终,申莘二村成为试点,两级政府部门和餐饮业主三方共出资76.9万余元,对小区沿街餐饮的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管道进行改造。为解决居民对设备影响小区景观以及噪音扰民等方面的顾虑,施工方采购了和小区外立面颜色几乎一模一样的彩铝板,用来包装油烟管道,让其与楼宇融为一体;还给每户居民发放了承诺书,承诺净化装置运转的音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解决餐饮业主对成本的顾虑,闵行区两级财政还主动承担了油烟净化设施三分之二的改造费用,更包办了餐饮门店外油烟管道的全部费用。

截至目前,闵行区已对60多家餐饮店实施了深度治理,区级财政累计补贴123万元,有效解决了莘庄地铁南广场、龙茗路、红松路、申北路等餐饮集中门店的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张清虽然很认可这种治理模式的成效,但坦言一直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并非长久之计:“每家饭店仅净化设备的平均改造成本就在5万元左右,区内有证照的餐饮企业有4000多家,如果每家都要改造,政府的财力支出压力太大了。”

“清白”与否,在线监测是一把标尺

花了大力气改造了油烟净化和排放设施,后期如果缺乏维护,油烟净化效果就会下降,排放的浓度甚至会超标,这等于前功尽弃,还会影响政府工程在居民心目中的公信力。中标单位上海广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顾敏敏告诉记者,他们在对餐饮单位进行调查时,会发现一些单位的净化设备根本没开,“这么做,可以节约电费,还能减少设备运转的时间,降低设备维护的频率。”据悉,每台设备如果正常运转,一般每月要维护一到两次,小规模的饭店能省就省,遇到监管部门来了再开就行了。

专家建议,为避免油烟净化和排放设施的改造流于形式,应在改造的同时,在餐饮单位内安装一套在线监测系统。记者昨天下午17时09分在松江区环保局正在试点的城市油烟在线监测系统上看到,赤坂亭松江万达店的净化器状态亮起了红灯,其油烟浓度显示为2.34毫克/立方米,超过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定的2毫克/立方米。曹桦介绍说,红灯表示净化器未开或出现了故障,这直接影响到了该店油烟排放的浓度,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环保部门将进行询问,要求其开启净化设备,多次发现类似情况,监管人员将上门检查。

据介绍,目前松江区内已有300多家餐饮服务单位纳入了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相关数据每分钟刷新一次。“我们采用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多家技术公司竞标后,择优签订合同。”曹桦表示,通过市场竞争,目前提供给餐饮单位的监测系统,每台平均安装费用在5000元至6000元,使用一年后每年的维护费用在3000元左右,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但曹桦坦言,许多餐饮单位是不接受的,尤其是一些刚刚进行过油烟净化设备和管道改造的单位,他们认为没有加装监测系统的必要,往往以价格过高拒绝。

不过,有一些餐饮单位持不同看法。“在线监测系统是一把标尺,和周边有意见的居民协商时,可以提供参考。”某知名洋快餐品牌松江大学城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尽管油烟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但一些居民仍会认为油烟味道过重,据此投诉至区环保部门,而在线监测可以证明其清白,也能够缓解居民的情绪。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