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10月底,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78.6%,同比提高5.3%;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约6%。11月19日,记者从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获悉了上述数据。
前10月AQI优良率78.6%
当日下午,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向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上海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该报告披露,《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2014年10月1日实施以来,上海已立案查处了140多家违法单位,处罚金额近800万元。
据张全介绍,截至2014年10月底,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78.6%,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重污染日共4天,同比减少9天;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均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低。
201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环境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较全国74个重点城市均值低10微克/立方米;较长三角地区26个重点城市均值低9微克/立方米,在长三角城市中保持较好水平。
他表示,根据历年污染天气成因分析,PM2.5严重污染基本是不利气象条件下本地排放与区域输送叠加造成,此时,区域输送占较大比例;在静稳天气条件下,主要是本地排放造成,程度一般为轻度至中度污染。随着冬季来临,上海市重污染的天数可能增加,空气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合环境和气象因素测算,如果2014年冬天不发生极端恶劣气象条件,预计上海全年PM2.5浓度可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以下,2013年全年平均值为62微克/立方米。”张全说。
“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在张全作报告的同时,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也向常委会作了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上海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局良好,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上海污染企业的调整淘汰尚需加快进度,清洁能源替代工作进展不平衡,郊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尚未严格落实。另外,交通等领域污染防治有待突破,生活领域,像干洗、餐饮、汽修等生活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引发社会矛盾多,但有些治理工作还未实质性启动。
该报告提出,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所需的充电桩、加气站等设施需要加快建设,清洁能源替代面临的供气管网设施不全等问题也有待抓紧研究解决。
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名录
就下一步上海污染防治工作的打算,张全在发言中透露,要从源头上防控大气污染,就需要持续推进能源管理和调整产业结构。包括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取消分散燃煤,加快推广清洁能源。2015年上海市要全面完成中小锅炉、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
张全表示,上海要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名录,滚动提高准入标准;对现有高污染企业强化主动淘汰机制,实行淘汰目录管理,每年制定淘汰计划,通过排污收费调整、差别电价等政策措施引导推进。
他还表示,下一步上海要加强机动车船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实施柴油车和重型汽油车新国V标准,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同时,要启动船舶污染治理,加强船舶油品的质量监控和冒黑烟的执法监管。
张全指出,下一步要充分运用《环保法》和上海《大气条例》赋予的新手段,铁腕执法。围绕锅炉窑炉冒黑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建设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影响上海大气环境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