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第三期清洁空气投资者沙龙在北京举行。来自40余家关注空气污染的相关机构代表齐聚北京鸿芷咖啡馆,沙龙在轻松、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进行,开启了一场关于清洁空气投资的思想盛宴。
清洁空气投资沙龙由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起,旨在探讨投资者在中国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2014年5月27日,第一期沙龙在上海召开,来自50余家关注空气污染的投资机构代表参与并共同见证了“清洁空气投资倡议”的发起。2014年9月14日,第二期沙龙吸引了近60家投资机构的代表,围绕绿色金融体系建议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期沙龙针对新《环保法》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中国VOCs投资的机遇和挑战两个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沙龙由联盟的高级顾问倪欢女士主持,环保部前总工杨朝飞、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政策室主任沈晓悦、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能源基金会能源项目赵立建主任、亚洲开发银行高级项目官员肖光睿、美国Garlock公司首席应用工程师Jim Drago先生均参加了此次沙龙。
在第一个议题“新环保法”为投资机构带来的风险与机遇中,杨朝飞总工做了精彩的报告,指出作为中国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新环保法是在当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下的一种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环保违法成本,也同时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相关法制法规的完善、经济政策与环保政策的平衡、执法力度的加强、地方保护的消除,相应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全面释放出来。
在投资风险方面,沈晓悦主任谈到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在棕地治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该法案强调投资机构的连带责任,且赋予美国环保署无限期追溯的权利。虽然中国现在还没有类似的法律,但投资机构应当在投资时将环境风险作为重要的分析要素。
在第二个议题中国VOCs防治的政策标准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投资机遇和风险中,解洪兴主任正式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的千亿投资机遇》投资分析报告。随着国家和地方VOCs污染物防治的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VOCs的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可能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增长机遇。根据初步测算,预计到2020年,VOCs防治的市场空间近1800亿元。
在随后的讨论阶段,Jim先生简要介绍了Garlock公司在防治VOCs泄露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并分享了美国在VOCs治理历程中为投资机构带来的机遇点,以及开展VOC控制为企业带来哪些额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是否能够通过推广PPP(公私合营)的模式来推动VOCs防治市场或大气污染防治市场的具体问题,肖光睿先生认为,随着去年国发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发布,PPP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地方政府采纳应用在公共领域包括环境治理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采用PPP模式。如果要引入社会资本,必须要建立合理的交易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目前的方式主要包括使用者付费、政府补贴、捆绑盈利性项目等。要想更好的推动PPP模式,还需要投资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等。
最后,此次沙龙在解洪兴主任的总结中圆满结束,与会代表表示清洁空气投资者沙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今后会积极参与平台的活动,并关注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的投资机会。
本届沙龙由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主办,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协办,并由能源基金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