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时讯     
ENGLISH
注册 | 会员登陆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 »热点新闻»清华发布首个室内PM2.5污染大数据调研报告

清华发布首个室内PM2.5污染大数据调研报告发布日期: 2015-04-27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赵婀娜、郭倩)清华大学发布首个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旨在帮助人们增加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和了解。

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人均室内 暴露量和潜在剂量为室外的4倍。同时,调研还发现,在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的主动行为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最为显著。

研究发现,在总体平均意义上,室内 浓度与同期室外 浓度存在0.67的比例关系,这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同时,随着室外污染程度的提高,室内外 浓度比值呈现下降趋势。调研还发现,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环境的室内 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楼层17层以上室内 等级最优,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略优于小于500米。

该调研项目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张林表示:“虽然室内外空气质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我们发现人的主动行为是影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净化起到明显作用;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在室外PM2.5监测值低于75μg/m3时,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而在室外PM2.5监测值高于150μg/m3时,开窗通风则成为室内空气质量的破坏因素;另外,烹饪、吸烟、打扫和其他增尘行为也对室内 时间序列引起了明显的波动影响。

据统计,现代人70%~90%时间处于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对室外空气质量,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肉眼观测雾霾强度、网络获取PM2.5官方监测值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据此采取防护措施。然而,对于室内PM2.5浓度,由于房屋深度较小,无法进行直观的能见度判断,加之室内环境差异性较大,专业PM2.5检测设备庞大昂贵,难以进行普遍实时的检测,这使得人们一直缺乏对于室内PM2.5污染程度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研究。

本次“北京室内环境 调研行动”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和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联合发起。据介绍,此次调研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将会与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合作,基于大样本量数据,探究PM2.5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


(来源:人民日报-环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