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下午,第四届清洁空气投资者沙龙暨“创蓝奖”说明会在北京鸿芷咖啡馆举行,近50名来自“创蓝奖”参评技术项目代表、相关省市的环保部门代表、部分企业代表及投资机构代表参加了本次沙龙,参会嘉宾就本次“创蓝奖”评选的三个技术领域:柴油机污染防治、室内空气净化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的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更多、更新、更实用的技术助力,已成为企业和政府的共识。然而,在实战过程中,哪些技术能够真正治理污染,实现达标排放,却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倍感头疼的问题。
山西省环境规划院与联盟有着政策、培训等各方面的深入合作,专程赶来参会的孙鹏程副院长表示,非常希望从今天的沙龙以及联盟的后续活动,包括“创蓝奖”的评比中,找到更多更好的技术项目到山西落地。同时,孙院长也认为,要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不仅需要政府的强制推进,更需要为创新的技术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让市场的力量参与到技术转型的进程中去。而来自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颜敏,则带来了深圳市2014年针对全市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的一次挥发性有机物(VOCs)摸底调查案例。调查发现,在7千多家接受普查的企业中,家具、印刷、电子制造和塑胶行业VOCs排放比较大,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十分缺乏有效的治理技术,造成了整体的治理效果较差。
事实上,一些类似的空气污染的问题,已经在欧美得到了系统解决,而这些成熟治理技术却很难在中国市场登陆。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的高级项目经理凌炫介绍说,首届“创蓝奖”已经得到了能源基金会、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VOCs治理协会、意大利商会、加中贸易理事会、欧盟商会等十余家中外机构的支持,而截止到2015年9月30日报名结束,已经收到来自欧美、澳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55个技术项目报名,这些中外技术项目都将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创蓝奖”评选组针对每个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的评估,以实际效用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力求选拔出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可应用技术。
另一方面,国内很多手握创新技术的初创团队,也不易找到专业性的平台去评估和展示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实际效用。在55个报名参评首届“创蓝奖”评比的技术项目中,有11个项目派出了代表参加本次沙龙,他们从各自的技术开发、市场预期、商业模式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也得到了来自投资方、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的提问与反馈。
青域基金的合伙人左林专注于环保领域的项目投资,他认为在喷涂、印刷等以集成方式做改造的企业,推广新技术的应用较为便利;而那些针对医药、部分化工企业等小体量零散市场的技术项目,则相对在争取投资的时候容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重庆力帆控股集团的副总裁兼投资总监高钰则对技术提供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认为只有能够真正改变能源结构,不局限于具体的短期政策导向,具备可持续的技术应用空间的创新技术,才是投资方与市场需求方最渴求的技术项目。
正如关注清洁空气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各参会代表所认为的,“创蓝奖”的设立,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技术评估方法,以实际效用作为最核心的评估依据,遴选和推荐出真正具有突破性与实际效用的清洁空气技术,来解决当前市场供需双方因信息不对称、评估标准不明晰而造成的行业困境。评选最关注的就是参评技术的实际效果,只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实测,用真实可靠的效果说话,才能实现联盟设立这一奖项的初衷,也才能真正帮助到创新性的技术项目,服务于急需突破性技术的中国市场。
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的解洪兴秘书长介绍,首届“创蓝奖”颁奖典礼暨国际清洁空气技术大会将于12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届时,大会将为获奖及入围技术项目提供技术展示与市场对接机会,也将广泛邀请全国的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相关行业企业、支持伙伴机构及媒体参与,力求为优秀的“创蓝”技术提供实际的市场对接洽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