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北京 -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布了第五期CAAC政策报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实施的投融资需求及影响》。该研究是在能源基金会和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的支持下,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和南京大学组成的专家工作组经过两年多的实地调研,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测算而总结完成。11月19日下午,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董战峰博士向来自金融界及环保部门的专家和各界记者介绍了这一报告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与报告成果,并接受了专家的点评与媒体提问。
报告结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发布的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了一套基于计划实施的治理措施投融资需求测算方法和健康及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估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张力小副院长指出:“报告建立的方法学体系是开创性的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很多类似的工作,包括水、土的行动计划都可以依照这个方法学开展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战略决策、投融资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报告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全国的《行动计划》的投融资需求,评估了该行动计划实施可能给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健康等影响,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王丽莎博士强调说:“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到环境管理升级、政策频出的新阶段,开展这样的政策投入产出分析,可以使得政策更加有效,将资源投入到成本效益最高的领域,加速中国的环境质量改善进程。”
投融资需求:
全国《行动计划》实施的直接投资共需1.84万亿元,与之前预计的1.7万亿增加了8%。优化能源结构、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四个任务类别的投资需求分别为2844.00亿元、14067.66亿元、915.44亿元和615.72亿元。其中移动源污染防治的资金需求最大,是其他三部分之和的三倍还多。
2013年和2014年中央财政在大气污染治理上的直接投资仅为50亿元、100亿元,这与《行动计划》1.84万亿的投资需求差距非常之大。但是由于目前未能形成稳健有效的大气行动计划实施的投融资机制,所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仍然存在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性投入、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刘倩副主任认为通过资本市场来撬动私人资本投资于环境治理是刻不容缓的。刘倩说:“从全球范围看,撬动私人资本的具体工具,包括PPP(公私合营)以及新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众筹、社区融资等,如果这些工具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框架内取得突破先行先试的话,不但能够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有效保障,而且对其他领域环境治理投融资模式的拓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效应:
如果《行动计划》实施以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可以实现,那么到2017年,全国因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而减少的慢性死亡人数为11.06万人/年。其中,河北省因实施《行动计划》而减少的死亡人数最多。
行动计划实施后全国各省损失寿命年限下降,即寿命有延长趋势,男性人均寿命延长0.24-1.48年,女性则为0.34-3.48年。总体寿命延长最显著的是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各项寿命延长年数均位居第一。年龄≤65岁的人寿命变化量较老年人(年龄>65岁)更为突出,其寿命增加范围分别为0.37-3.77年与0.2-1.19年。
社会经济影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能够拉动GDP增长2.04万亿(五年合计),增加就业岗位291.13万个。三大重点区域相比,长三角地区所获的直接效应最大为2782.03亿元,京津冀地区所获的收益仅为35.66亿元,远小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主要是因京津冀尤其是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的量较大,所以其导致的负效应抵消了大部分环保投资拉动的正效应。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助理董战峰博士认为河北正处在一个转型期,落后产能的淘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需要政府做更多的保障工作。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管尹乐也指出“落后产能的淘汰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和民生,需要做好规划,最大限度的减少其负面影响。”
政策建议:
报告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包括:加大交通污染源治理等资金投入力度,保障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理清不同投资主体责任并推进构建形成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和机制,这是长久以来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了保障大气行动计划投资需求的有效供给,应进一步推进加快改革进程。拓宽和完善大气行动计划实施的投融资渠道。实施利好政策驱动大气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CAAC政策报告”专注于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管理机制进行解读、分析,提出建议,以支持清洁空气工作的开展。“CAAC政策报告”由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联合联盟成员与专家共同编制。
报告下载:http://www.cleanairchina.org/product/7466.html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简称“环境规划院”或“中国环境规划院”)成立于2001年,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流域或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的拟订与实施评估工作;开展规划编制理论方法、目标指标体系及环境规划技术研究工作;开展环境公共财政与投融资政策研究;承担中央各类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审查;承担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相关政策、规划编制支持工作;承担相关规划的技术审查、规划实施的技术指导、规划项目的技术咨询与评估工作;承担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技术与政策支持工作;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以及环境济综合决策支持工作。自成立以来,环境规划院始终以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优质的决策服务为建院宗旨,在国家环保规划编制、环境政策研究与制定、项目评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年来,承担了90多项国家级重点规划和科研课题、60多项流域和区域级环保规划、30多项重大国际项目。其中多项规划、评估报告、环境政策为中国政府批复、采纳,为相关部门的决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由十家中国清洁空气领域的核心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拟为中国的省市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一方面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经验、技术、工具;另一方面,加强省、城市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协作。联盟的目标是支持中国的省和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危害。联盟的参与方包括科研院所、相关省市、以及关注清洁空气的公益机构和相关企业等。联盟由指导委员会指导工作,并下设秘书处开展日常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能源基金会中国
能源基金会中国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是致力于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非营利公益组织,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机构在中国民政部正式注册的官方名称为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基金会中国的宗旨是推动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帮助中国过渡到可持续能源的未来。通过资助中国的相关机构开展政策研究、加强标准制定,推动能力建设和传播最佳实践,助力中国应对能源挑战。能源基金会中国的项目资助领域包括建筑节能、电力、环境管理、工业节能、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城市和交通八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