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今日发布,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具体说来,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应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域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
京津冀协同发展初步成果
自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本届政府重点提出的区域发展决策,京津冀一体化将带来巨量投资,并产生大量的投资机会,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
一年多来,三地在交通、环保、产业、教育、医疗卫生、民政、工商、海关等多个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起常态化、机制化的合作关系,协同效应正日益显现。
交通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构建“四纵四横一环”骨架,统一机动车排放标准。
京津冀环保政策频出
2013年9月环保部、 发改委等6部门就曾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对京津冀空气质量提出改善要求; 2015年 8 月,发改委曾发文表示将推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此次《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 要求了三地统一对大气、水、土统筹治理, 标志着京津冀地区环保一体化在节奏上更进一步。
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京津冀所在的东部地区燃煤电厂超净排放和节能改造将提前至2017年完成。
12月3日《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将从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联动执法、应急联动、环评会商、联合宣传着手。
12月30日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新闻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