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然而京津冀地区的经验表明,雾霾天气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有效的预警应急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缓雾霾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12月2日至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0多个城市提前一周统一预警应急重污染天气取得明显成效,在不利天气条件下,从时间上来讲,重污染来临时间明显推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污染物的累积时间从原本的3至4天缩短到2至3天;从污染程度上来讲,应急后实际污染浓度比预测浓度大幅下降,大多数城市实际污染情况低于发布预警级别,发生严重污染级别的城市也有所减少。
11月底,预测显示12月2日至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可能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重污染过程,环境保护部向各地发出预警提示。区域内9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应急,24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应急,22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应急。其中,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地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预警应急显成效
预警提示发出后,各地纷纷相应,北京市预警中心12月1日宣布,2日0时至4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全市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业,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混凝土罐车等重型车辆停驶,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等也各自采取了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柴发合介绍,实际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和廊坊等地达到重度污染的时间,比所有数值预报模型和预报人员的判断都推迟了一天,原本预计12月2日就可能出现的重污染12月3日才达到。北京预报重度及以上污染持续时间为48小时,实际持续时间缩短为36小时。石家庄等地的污染持续时间也大幅缩减。
与去年同期相似气象条件PM2.5数值相比,北京污染峰值和持续时间下降近一半,PM2.5日均最高浓度状态仅持续两天。保定和廊坊的PM2.5日均浓度峰值比去年下降三成。然而,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石家庄的PM2.5日均浓度峰值超过去年,除了地形等不利因素,外来污染物不断输送也成为主要原因。
在本次污染的颗粒物来源中机动车贡献占比较11月中下旬污染过程明显降低,城市工业源排放低于燃煤和机动车。柴发合认为,车辆排放控制和工业源控制说明预警应急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柴发合称,这是“第一次真正形成了统一预警应急、区域联防联控的局面”,无论在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还是污染峰值变化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柴发合向财新记者介绍,这次重污染过程与去年同期类似气象条件发生的重污染相比,此次污染涉及范围尤其大,涉及京津冀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和山西中南部地区。加上持续时间比较长,成为今年以来污染程度最严重的一次。“这次实施应急控制之后,虽然各地情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比如北京此次污染就相对较轻。”。
柴发合指出,人口多、“两高”企业和货车运输集中、冬季燃煤采暖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向财新记者介绍,此次出现的大范围逆温、静稳和高湿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极为不利,污染物集中在大气边界层高度以下,大气边界高度大幅降低也会加剧污染。
京津冀地区统一预警标准
柴发合介绍,发生重污染时,整个区域都被污染团覆盖,“污染物在区域间通过传输相互影响,各城市重污染的发生发展,往往是本地污染物排放与外地传输叠加的综合结果。”气象分析和空气质量模拟显示,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污染传输的相互影响显著。
根据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重污染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多个城市经常同时出现重污染现象。这些城市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运输体系上都有相似性,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南高北低,在秋冬季南风主导时,非常容易发生区域性重污染。
秋冬季区域性重污染不能再“等风来”。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函》中明确规定,“当预测可能出现3天及以上重污染天气时,应按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上限确定预警级别。可能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应根据上级预警提示,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预警级别。”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全境及河南、山东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
随着监测预报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前预警的时间已经从3至4天延长至一周,接下来还将为预警应急争取更长的行动时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向财新记者介绍,重污染天气较多、情况严重影响全年治霾效果。柴发合告诉财新记者,区域联防联控能够有效控制重污染天气,将成为治霾的突破口之一。
郑飞对财新记者表示,今年拉尼娜事件整体仍表现出比较弱的态势,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有限。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王自发预测,12月强冷空气活动可能偏少。王自发称,污染较重的河北中南部地区偏南风较往年偏多、垂直逆温结构增加,重污染或将持续出现。
“天不帮忙,人就要更加努力。”柴发合说。环境保护部正在对一些地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还将对每次重污染天气后的应急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各地的污染物变化情况,将督促地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应急预案。
(来源: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