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由污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中国气象局2017年1月7日通报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不利气象条件,与近期津京冀地区霾天气多发密切相关。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期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指出,2016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中国2016年气温为历史第三高,其中12月为历史最高。
气候变暖过程中,高纬度温度升高多,低纬度温度升高少,这使得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缩小,而风的产生主要靠南北温度差作为能量来源,因此中国近年来冷空气南下少,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
中国气象局称,从全国性的气象条件来看,2016年11月以来,东亚冬季风偏弱,中国仅出现6次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同期(8.2次)偏少。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活动路径偏北。在缺少冷空气影响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静稳天气多,大气扩散气象条件差。
从京津冀区域气象条件来看,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平均风速比常年同期(常年指1981-2010年的三十年,下同)平均值偏小,其中11月较常年同期偏小8%,12月偏小19%。同时小风日数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多,其中11月偏多7%,12月偏多18%。
而北京的情况更加明显,11月平均风速减小20%,12月减小27%;11月小风日数增加27%,12月增加35%。
自1961年以来,京津冀年平均风速呈逐年减小趋势,减小幅度达37%,而年平均小风日数增加了64%。
上述不利气象条件导致近期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低。大气环境容量反映大气对污染物的通风扩散和降水清洗能力的综合指标。容量低表示大气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弱。
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11月以来京津冀大气环境容量偏低6%,大气自净能力偏低15%,静稳天气日数占比达63%。
其中,2016年12月16-21日和12月30日以来,北京地区的大气平均自净能力比年均值下降了50%以上。
而自1961年以来,京津冀11-12月大气环境容量下降了42%。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