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时讯     
ENGLISH
注册 | 会员登陆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 »热点新闻»【四川】成都依托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治气更精准 “锦城蓝”频现

【四川】成都依托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治气更精准 “锦城蓝”频现发布日期: 2019-01-28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整合环境科研、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等科研力量和数据资源,依托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治霾,形成来源、成因、预报、治理、评估的工作闭环,显著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2018年成都市优良天数达251天,同比增加16天,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8%、8.9%,蓝天白云、窗含西岭频频刷爆“朋友圈”。成都也因此荣获全球首批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餐饮门店清洁能源改造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案例。

科技支撑成为治气亮点

“成都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作为成都市新型智库的环境专家之一,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国一直关注着成都的环境发展状况。他告诉记者,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腹心,常年静风频率高,冬季更是雨少风小,地形条件对大气扩散不利。

“但是成都探索出了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工作,比如加强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运用‘大气污染源电子地图’,建立本地化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系统,常态化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预警等。此外,成都的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科技支撑也是一大亮点,使成都的环境治理由粗放治理转变为精准化管控。” 刘国说。

据了解,2007年开始,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都会在不同季节、不同点位采集20天环境空气样品,定量判断大气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源,运用传统源解析、在线源解析、模式源解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定量解析工业源、机动车、生活源等不同源类的分担率。分季节、分时段解析不同源类、重点行业等对大气污染物的贡献。同时,调查编制11大类污染源9种污染物排放清单,并以此为基础自主研发成都市机场排放清单、盆地动态天然源清单等本地精细化清单。

“成都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持续开展源解析的城市,也是生态环境部源解析工作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据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工作还针对成都平原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臭氧及二次气溶胶生消机制、四川盆地区域传输、沙尘影响评估等进行大气复合污染的来源、成因和影响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成都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非道路移动机械有了“身份证”

在双流区正通路与双江路交汇处的东升花园小学项目施工现场,2台挖掘机正在作业。市机动车中心检测人员走近其中一辆查看了外观,随后打开“成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监管平台”的小程序,在机械备案模块中输入挖掘机作业臂上的11位数字。

“输入数字查询后会显示这台机械的发动机型号,再根据发动机型号查询工地在小程序里拍照提交的机械备案资料。我们要做的就是核实这些资料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检测人员向记者介绍。

2018年11月,市环保局、市建委、市交委等8个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分4路深入各区(市)县各类施工现场,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及相关台账管理开展拉网式专项检查,以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据了解,为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成都市首创机动车检验机构积分管理制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成立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累计发放“身份证”22038台。

作为美食之都,成都的各色小吃让人垂涎不已,漫步在成都街头,各种美味烧烤是少不了的一道风景,但不和谐的烟雾也一直饱受诟病,随着餐饮店“煤改气”“煤改电”和烧烤店“炭改电”工作的推进,这一现象正在消失。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餐饮店“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清理登记餐饮店“煤改气、煤改电”经营主体3968家,完成改造整治3968家,完成率达100%。餐饮门店的清洁能源改造,让美食和环保“两全”。

此外,深入开展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全面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的闭环治理体系。清理“散乱污”工业企业14148户,并建立“散乱污”企业信息平台。实现全市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禁燃区燃煤锅炉“双清零”。建立分工明确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各区(市)县属地管理责任和市级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落实。

重要时段重点防范 一微克一微克抠出蓝天

冬季雾霾是成都市民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针对秋冬季大气扩散条件不利的状况,成都印发《成都市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冬季战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于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2月28日,突出加强工业、机动车、扬尘“三大污染源”治理,通过实施七大行动、40条细化措施,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日常管控,确保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8年度空气质量目标。据了解,这是成都继“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后推出的又一项蓝天举措。

“工地及道路扬尘是成都冬季重污染天气的一大起因。”据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规定要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强化重点及民生工程项目货运车辆和工程机械监管,对违规施工或不按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要求的,一经查实从重处理。

谈到成都市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指出,要“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出蓝天。纵深推进“铁腕治霾”,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立足源头严防,优化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四大结构”。着眼过程严管,加强火电、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排放治理,加快火电外燃煤锅炉清零,强化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管,深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提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强化四大类工地扬尘控制,严控重点企业原料、废弃物堆场扬尘。

此外,依靠科技治霾,持续发挥成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加快国家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建设,全面构建“天地一体”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快速评估,加强空气质量临界值管理,环环相扣,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70%及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下,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逐年下降并完成减排任务。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