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21日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19日,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浓度不降反升,同比上升9.2%。对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地区,正在制定问责办法,一旦完不成目标将实施问责,包括公开约谈、区域......
作为总理基金项目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进展如何?1月21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简称攻关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向媒体介绍说,去年开始,攻关中心针对汾渭平原开展“一市一策”,对区域内11城派驻跟踪组对区域内各城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攻关......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今天(1月21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生态环境部正会同卫生健康委制定第一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已向社会公开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很快就会对外发布。刘炳江介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通过进入大气环境,并且通过吸入或其他暴露途径,会对社会公......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出席发布会,刘炳江向媒体介绍了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
1月18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广东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发布会上了解到,去年广东六项污染物指标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全省和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全省各城市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汕尾、湛江和茂名位列前三,广州、佛山和清远位列后三。省生态环......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昨天上午举行第三次全体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提到,今年将制定和修改法规5部,包括制定街道办事处条例、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今年拟安排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实施新版城市总规工作情况、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等11个专项工作报......
大气污染防治是我国推进环境质量改善的“三大战役”之一。当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显著提升、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持续达标时,汾渭平原依旧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2018年2月,这片总面积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数超5000万的平原地区,第一次被提到蓝天保卫战“主......
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已经被逐步认识到。中国在2014年年初发起了污染防治战,2016年PM2.5大气污染水平比2013年下降12%。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近日在北京发布的“空气质量寿命指数”(AQLI)显示,这一污染减少程度相当于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6个月。全球75%人口生活在PM2......
2019年1月中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小寒节气之后,迎来了气温的小幅回升,“2+26”城市等地又面临一轮区域性大气重污染的严峻挑战,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短时严重污染。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分析,对本次污染过程进行解读。1 总体情况在经历冷空气短暂的清除之后,1月10日......
今年1月1日以来,汾渭平原经历一次长时间大范围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多个城市持续严重污染。为积极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由环境部大气司带队,监测司、执法局和有关专家组成的督导调研组,于1月11日,赴汾渭平原现场指导调度并开展调研。同日晚,督导调研组抵达陕西省西安市,连夜组织召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