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浙江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20个创新城市、50个创新园区,建设200个标杆项目。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以淼介绍了《浙江省减污降碳......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2022年以来三地PM2.5平均浓度继续同比下降,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这是记者15日从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十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
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中国移动源管理年报(2022年)》(以下简称年报),公布2021年全国移动源环境管理情况。通过对比近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一个看似矛盾的规律:从2018年到2021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分别为3.27亿辆、3.48亿辆、3.72亿辆、3.95亿辆;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065.3万......
为及时有效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今年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提前谋划、全面梳理、细化措施,采取“清单式”管理,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今年6月以来,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秦汉)工作部共发现存在问题点位95个,建立了裸露堆放、露天沙场、施工工地、散乱污、......
目前,碳账户理论与实践尚处起步阶段,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减碳行为如何量化。应加快完善制度体系,统一碳账户数据计量标准;打破碳账户数据“孤岛”,激活碳账户交易属性。碳账户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绿色低碳制度设计,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商业平台采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要求我们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增加碳吸收、减少碳使用、加强碳转换、控制碳排放,积极稳妥地向“双碳”目标迈进。深刻认识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
12月13日,记者从内江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进入冬季,受静稳、高湿、低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为持续强化大气污染源头管控,内江通过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移动污染源、严格管控面源污染源,全力以赴改善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推进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及深度治......
近日,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5部委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随着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不断深入,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巩固治理成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新一轮“蓝天保卫战”三大战役已谋定方案。近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2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2: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报告显示,过去一年,......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方面3日披露,2020年起,上海针对此间国五、国六重型柴油车实施了污染物排放远程在线监控,目前已接入10.2万辆,实现了对这些车辆排放的动态监控。控制机动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污染是上海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重型柴油车每年都要进行“定期体检”,检查排放......